【精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锦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得例题和第55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测、分析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和简洁。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 铺垫孕伏
1口算
125×53×8 25×44
指名说出运用什么方法使计算简便
2出示两组算式
(6+4)×7 6×7+4×7
20×(5+2) 20×5+20×2
(10+25)×4 10×4+25×4
先口算,再说说每一组算式有什么关系?(结果相同)
所以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这两个算式?(等号)
谈话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我们要学习乘法的另一个定律。
二、 探究新知
1、谈话:同学们,学校马上要进行广播操比赛了,体育老师准备给比赛的同学每人买一套服装,我们一看。
出示课件:(课本第54页例题情景图)
2、 提问: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每件短袖32元 每条裤子45元 每件夹克衫65元)
3、 提问:
体育老师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你能自己列综合等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4、 学生试做
5、教师巡视,让用(65+45)×5和65×5+45×5两种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分别口答。
教师板书:(65+45)×5=110×5=550(元)
65×5+45×5=325+225=550(元)
6、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列的算式和思路
解法一:先算买一套衣服用多少元
解法二:先算买夹克衫和买裤子各用多少元
7提问:
这道题的两种算法不同,比较一下他们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结果相同)
8谈话:结果相同的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相连接
板书:(65+45)×5=65×5+45×5
9照上面的等式,你还能再说出一个吗?
课件出示(—+-)×-=-×-+-×-
10谈话:这样的等式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样等式的规律。
三、 概括定律
1提问:
观察例题这两个算式,等号左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右边呢?
学生回答后(65+45)×5是用65与45的和同5相乘;65×5+45×5是把65和45分别同5相乘。
2提问:谁能用一句话把等号左边算式的特点概括出来?右边呢?
板书:两个数的和同另一个数相乘
两个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3提问:
既然等式两边计算结果相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
:两个数的和同另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另一个数相乘再相加
4同桌把乘法分配律完整地说一遍
5谈话:大家说得很好,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6练习
(1)、(42+35)×2=————
(2)、27×12+43×12=————
7、提问:如果现在要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你们认为应该用几个字母呢?(3个)
8、谁会用字母a、b、c表示乘法分配律
板书:(a+b)×c=a×c+b×c
四、 巩固练习
1根据乘法分配律,填出另一道算式
15×26+15×14=□○(□○□)
72×(30+6)=□○□○□○□
2课本第55页“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用手势判断
(2)谈话:第三题意见不统一,你是怎么判断的,不能确定时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提问:
怎么改算式,让同学们一看就知道他们相等?
(74可以写成74×1)
(3)提问:
第4题的两个算式为什么不相等?怎样改写可以使它们相等?
3选择题
24×(49+51)与下面的————式相等
(1)24×51+24×49
(2)(24+49)×(24+51)
(3)24×49×51
4拓展题:
把例题中的问题改成5件夹克衫比5条裤子多多少元,可以怎么做?学生试做后发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也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减,这也是乘法分配律。
小学数学教案 篇2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之《天平游戏(一)》
教材简析: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利用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性质。有所不同的是,原来的教材主要是通过运用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解方程,而本教材主要是用等式性质引入解方程的方法的,二者皆有。利用天平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侧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性质,从而让学生利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通过学习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重点: 通过天平游戏活动,理解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具准备: 天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观揭示(出示实物天平)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吗?(方程) 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利用天平来进行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看看同学们能发现什么规律?让我们共同进入“天平游戏(一)”探索游戏中的奥秘。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探索)
1、认真观察,用心想一想
(1)在天平左侧和右侧分别放2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正中间,说明什么?
(2)分 ……此处隐藏8360个字……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生1: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生2:5+5+5+5=20,可以放4盘。
生3:20-5-5-5-5=0,可以放4盘。
生4:20÷5=4,可以放4盘。
生5:除法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竖式来计算。
(2)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
①理解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A学生介绍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B尝试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
C教师提示
D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及有疑问的地方。
(学生小结:20是被除数,表示有20个苹果;5是除数,表示每盘分5个苹果;4是商,表示分4盘。)
②教学写法,学生试写
A学生介绍,师在黑板上边板书写法边讲解。
B学生观察,并说一说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先写被除数20,然后写除式;4要与0对齐,然后写积20;最后写0,0也要与20的0对齐。)
C剩何?什么4和0都要与20后面的0对齐?
D学生用竖式计算,进行练习。
2.活动二:每盘放6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1)解决问题,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方法
①请学生用20个圆片摆一摆,并列出算式。列式:20÷6=3(盘)……2(个)
(这是学生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应该能很快完成。)
②学生先试着自己写竖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③班内交流。
(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
(学生小结:20表示有20个苹果需要去分,6表示每盘放6个苹果,3表示可以放3盘,3盘6个个苹果是18个苹果,还有2个苹果不能继续再分了,还余2。)
(2)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因为有前面的摆一摆的活动,大多数学生没有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现象,但是,恰好有几名学生没带学具,在计算的时候,一个学生出现了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
师:观察这位同学的计算过程及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学生有困难,提示学生观察每道题目的余数和除数。)
生1:20÷6应该商3,而不是商2。
生2:如果余数比除数大,那就能够继续再分。
生3:余数8里还包括一个6,还可以再放一盘,还剩2个。
师: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不然就没有除完。
(3)试一试
20÷7=?用竖式计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 “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交流。)
2.学生用竖式计算
(“练一练”的第1题完成后同桌两人互相检查,并选一道喜欢的题目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
1. 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出现了整除和有余数除法这两种情况,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5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6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3盘,还余下2个,而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把能够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的内容都在一课时内教学稍显紧张,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我校正在尝试小课时教学的研究活动,所以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分成两课时更为妥当。
〖案例点评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这节课中,教师能本着这样的理念进行教学,把一节传统的除法课上得生动、活泼。这节课中有几点设想很有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够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能够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无论是认识有余数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
(1)帮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建立“剩下”的表象,为形成“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
平均分东西,有时正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够再平均分。“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苹果”是一个很开放的活动,对每盘分得的数量以及分的盘数都没有做规定,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因此操作的结果,既出现了刚好分完的情况,也出现了有剩余的情况,体现教学设计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研究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计算有余数除法关键的一步是求商。教材没有把求商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通过“每盘分6个,需要几个盘子”这样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用分实物(分学具)的方法求答案,把动手操作和抽象思考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机会。(3)引导学生比较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发现并理解规律
要求学生“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一方面引导学生联想平均分东西,最后剩下的都不够再分的表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几道除法算式,发现相同的现象,从而理解所发现的规律,归纳出“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
像“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这样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比较传统也比较死板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当然就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